2025年7月下旬,北京怀柔区遭遇历史罕见的持续强降雨,地处深山区的喇叭沟门满族乡成为重灾区之一,通讯中断、道路冲毁、家园受损,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面临严峻威胁。危急关头,该乡纪检监察干部挺身而出,以无畏担当在洪峰浪尖践行初心使命,在人民群众利益最需要守护的关键处、关键时、关键事上,筑起了一道冲不垮的“堤坝”。

对角沟门村纪检委员等村干部带领群众设置防洪设施。
关键时:星夜筑堤人,阻断风险于未然
风雨如磐,刻不容缓。7月28日深夜,雨势未歇,111国道旁的西府营村入村道路险象环生——紧邻汤河的河岸地基已部分坍塌!时任包片领导乡纪委负责同志正带领村干部在暴雨中巡查隐患。微弱的手电光下,看着仅用锥桶隔离的危险路段,他的心提到了嗓子眼:“软隔离不行!这是生命通道的最后防线,必须硬隔离!”没有丝毫犹豫,他现场拍板、紧急调度。风雨声中,硬质隔离设施迅速到位,入村危险路段被彻底封堵。一次果断的决策与监督,在隐患爆发的关键时刻,为村民牢牢守住了安全通道。
关键处:指挥部里的“永动机”,保障生命线畅通
乡防汛指挥部设在综合办公室,是这场战役的神经中枢。临时受命负责此处的乡监察科科长徐莹,深知岗位就是战位。调度人员、调配物资、保障通讯……每一项指令都关乎全局。虽然家就在4里地外的大甸子村,但自7月26日汛情加剧起,徐莹的“家”就成了办公室那把椅子。每天长达18小时的不间断运转,让她双眼熬得通红,电话打到发烫。当得知家中平安的电话传来,她悬着的心刚放下,又立刻投入到更紧张的协调中。在信息传递、资源调配的关键处——指挥部,徐莹如同一台不知疲倦的“永动机”,为前线源源不断输送着支撑力量。

帽山村纪检委员等村干部带领群众设置防洪设施。
关键事:孤岛逆行者,只为传递生的希望
洪水无情,切断了与外界的联系。东岔村桥梁垮塌、电网摧毁,瞬间成为断电断网的“孤岛”。灾情不明,村民状况牵动人心。乡党委紧急协调电力抢修,并下达指令:必须有人进去!监察干部鲁磊,尽管当时正发着烧,二话不说,主动请缨陪同包片领导执行这趟“逆行”。常规道路已毁,他们毅然绕道河北丰宁境内,顶着风雨,深一脚浅一脚地跋山涉水,终于在当天艰难抵达东岔村。他们的到来,不仅带来了党委政府的关怀,更如同定海神针,安抚了恐慌的村民,并迅速推动了当天电力和通讯的恢复。在保障群众基本生存需求的关键事面前,病痛阻挡不了逆行的脚步。
关键事:浊浪中的党徽,清淤排险护民安
最危险的地方,总有最坚定的守护。7月27日,胡营村纪检委员胡玉香和村支书彭兴忠等人,通过模糊的监控画面发现村民黄大龙家院门被洪水冲开,院内一片汪洋淤泥。信号中断,联系不上主人!“人命关天,不能再等!”四人毅然冲入风雨,涉过齐腰深的积水,艰难抵达黄家。确认家中无人后,他们悬着的心稍安,但立刻又投入紧张的清淤排涝战斗。汗水、雨水、泥水交织,数小时的奋战,终于排净了淤积的泥水,并将一楼家具艰难转移至安全地带。当匆匆赶回的黄大龙看到被清扫过的院落和安然无恙的财物,他热泪盈眶:“现在的村干部真负责任,是实心实意地给村民干事!”

胡营村纪检委员等村干部主动入户清淤排水。
精神在接力,堡垒在加固
喇叭沟门满族乡的担当故事,远不止于此:对角沟门村、帽山村纪检委员带领党员群众在洪水汹涌的村口,肩挑背扛,构筑起临时的防洪壁垒。孙栅子村纪检委员在瓢泼大雨中挨家挨户巡查,一次次敲门、一遍遍劝说,确保危险区域的村民应转尽转。上台子村纪检委员在村庄被洪水围困后,成为稳定人心的主心骨,积极协调保障物资,安抚焦虑的村民。
在2025年7月的怀柔特大汛情中,喇叭沟门满族乡的党员干部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何谓“挺膺担当”。他们在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果断决策;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处位日夜坚守;在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关键事项上冲锋在前。主体责任与监督责任的同频共振,党员干部的率先垂范,人民群众的守望相助,共同凝聚成了风雨中最坚固的堤坝,生动书写了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的怀柔答卷。
来源:清风怀柔
作者:鲁磊 李科利
如遇作品内容、版权等问题,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。版权侵权联系电话:010-85202353


扫描二维码
下载手机客户端
分享到





